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全市民革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中共二十大精神,持续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的意见》等文件要求,继承和发扬孙中山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精神,努力践行“四新”“三好”要求,紧紧围绕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夯实组织建设基础、提升履职尽责水平、提高社会服务效果、推进祖国完全统一进程等重点任务,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确保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
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一)巩固主题教育成果,凝聚强大思想共识。高标准做好主题教育收官和总结,巩固主题教育成果。进一步完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领导班子领学促学,每双月开展一次集体学习,带动基层组织和党员及时跟进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把牢政治方向,筑牢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思想政治基础。
(二)继续开展“观故居,走多党合作之路”活动,传承民革优良传统。加强统战理论和民革党史研究,开展好观故居活动,引导党员深刻认识民革前辈的历史选择,赓续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的光荣传统,凝聚起砥砺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2024年是民革安徽省委会成立70周年,按照省委会部署和要求,开展纪念活动,组织党员积极参与省委会举办的各类征文、书画展活动。努力将示范支部建设与民革党员之家建设切实有效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坚持守正创新,提升宣传思想工作实效。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大宣传工作理念,充分调动全市党员的力量,增强“人人都是宣传员”的意识。加强与《团结报》等主流媒体联系合作,充分用好市委会网站等自有宣传平台,加大对自身建设和履职尽责各项工作的宣传力度,讲好民革故事和多党合作故事,树立民革良好形象。着力完善宣传思想工作机制,建强专职、兼职宣传干部和骨干党员三支队伍,不断提高宣传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积极弘扬主旋律,宣传正能量,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二、以建设组织坚实的参政党为目标,努力夯实组织建设基础
(一)着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以“三个文件”“五个纪要”精神为指导,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五种能力”。强化责任担当,市委会领导班子成员和支部委员要充分发挥好带头作用,努力营造“讲政治、重团结、干实事、守规矩”的工作氛围。加强对外交流,扩大视野,不断提高工作实效。开好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述职和民主评议会议。落实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基层组织制度。
(二)统筹推进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面向2025年基层组织换届,提前谋篇布局,配齐配强支部班子,切实把能力强、热爱民革事业、群众基础好、勇于担当奉献的同志选拔到支部班子中来。进一步推进高层次人才发展、实职干部培养推荐工作,注重在工作实践中发现、培养优秀干部,大力培育后备力量。统筹用好党员发展指标,坚持质量优先,注重优化结构,切实抓好重点分工领域党员发展,全年计划发展新党员8至10人。加强对党员教育与管理,分级分类开展各类培训和纪律教育,有效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和履职能力。
(三)进一步健全组织工作体系。积极指导基层组织开展第三批民革优秀党员之家评选,对示范支部创建活动进行“回头看”和总结。充分发挥示范支部的典型引领作用,不断激发党员参与组织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好用好民革民进界别委员工作室,发挥界别优势,拓展履职途径,推进工作室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工作指导,完善支部考核细则,强化激励考核,努力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再上新台阶。
(四)切实完善内部监督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完善内部监督信访工作制度,积极探索内部监督工作方式。规范党内纪律处分工作,继续开展廉政警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召开内部监督委员会工作会议,探索建立基层组织内部监督员制度,加强对基层组织经费使用管理的监督。
三、以履职能力建设为支撑,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一)持续完善工作机制。召开参政议政工作会议,切实践行“举全市民革之力抓参政议政”方针,坚持“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强化上下联合、内外协作,通过科学选题、加强交流、优化流程,进一步发挥好参政议政工作小组“组织合力”。充分发挥人才和专业优势,推动在协商建言、重点调研、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履职工作中更好发挥作用。积极申报、参与民革省委会、民革中央相关课题调研。进一步健全发现、培养、使用、激励人才培养机制,完善“量化计分”“定向约稿”等工作方法,深挖党员履职潜力,充分调动履职积极性。强化教育培训,开展线上研讨,不断增强参政议政活力和能力。
(二)紧扣高质量发展建言资政。进一步提高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锚定“追赶江浙、争先江淮”,聚焦“七个强市”奋斗目标,围绕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现代化产业集群建设、加快建设长三角(宣城)产业合作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打造一流法治营商环境等重大课题,充分发挥民革组织优势、人才优势和联系广泛优势,在服务大局中找准履职尽责的切入点。要大兴调查研究,建立“科学选题”“专家领题”“一线破题”“深度研题”“高效答题”的调研工作机制。以求深求实的调查研究、高质量的调研成果助力现代化美好宣城建设。围绕市政协专题协商会和市委召开的政党协商会确定的协商主题,认真调研,精心准备,提高发言质量。
(三)扎实推动信息工作提质增效。继续抓紧抓好每月社情民意报送工作,聚焦省、市重点工作积极开展约稿,稳步提高采用率。进一步拓宽信息来源,针对不同报送渠道的要求,突出关注重点,确保报送的信息选题定位精准,问题分析透彻,反映情况和佐证事例、数据真实准确,提出的建议切实可行。力争在信息和社情民意考核中取得好成绩。加强对信息工作的指导,注重参政议政成果的转化,推动信息工作提质增效。
(四)不断扩大社会服务成果。巩固强化法律服务特色优势,不断提升“中山法援”品牌影响力,继续开展安徽中山法律援助维权中心宣城工作站送法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乡镇、进机关活动。大力开展法律援助工作,切实关心弱势群体的疾苦,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维护法律权威和社会公平正义。引导支持基层组织、党员企业家开展扶贫助困、送医送药等帮扶活动,更好团结引导非公经济人士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引导鼓励党员书画家,投身乡村文化振兴。继续开展“博爱牵手”活动和文化下乡活动,更好地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提升民革影响力。发挥支部考核评选表彰制度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引导基层组织和党员协同联动,不断巩固拓展社会服务成果。
四、以促进交流融合为抓手,努力开拓祖统工作新局面
(一)加强涉台课题调查研究。坚决贯彻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和中共中央对台工作决策部署,密切关注台湾岛内局势和两岸关系中的新动态、新情况、新问题,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加强与省委会、省内其他市级组织、本市涉台工作部门合作,联合开展课题调研,努力在涉台理论研究、参政议政方面取得新进展。深入台资企业开展调研,助力台资企业高质量发展。
(二)多渠道扩大两岸交流交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联组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巩固和发扬民革特色,加强与台湾岛内及海外侨界的联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深入宣传“一国两制”方针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壮大反“独”促统力量。积极推动与台湾科技、农业、人文、青年发展等领域交流合作,为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Copyright © 2025 powered by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宣城市委员会 备案号:皖ICP备2022011800号-1
地址:宣城市叠嶂中路31号 电话:0563-3019537 邮编:242000 xcsmgbjb@126.com